庄敏芳(普宁市党政机关事务管理局一级科员兴业策略,驻普宁市广太镇富儿村村委会主任助理)
拉开广太镇富儿村村委会那扇吱呀作响的铁门,驻村时光已悄然流逝一年半。于我而言,这不仅是选调生涯的必经之路,更是融入乡土肌理的深刻蜕变。这里鲜有惊天动地的“高光时刻”,却处处是浸润人心的“烟火课堂”——它教我脚沾泥土的芬芳,心系民生的重量,肩扛守护的担当。这段扎根乡土的日子,已然化作我选调生涯中最坚实的青春注脚。
庄敏芳开展入户走访调研,了解村里产业发展情况
丈量乡野热土,“同坐板凳”汲取成长养分。驻村伊始,我便笃信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”。一年半来,我的足迹遍布村头巷尾、田间地头,在和老党员围炉夜话、与致富能手共话桑麻、向困难群众嘘寒问暖等无数次促膝长谈间,富儿村的发展脉络在我心中逐渐清晰起来。
犹记得一次走访,村书记指着葱郁的苗木林,眼神复杂:“当年这里挂满‘金灯笼’兴业策略,柑桔养活一村人,后来地衰病起,‘金疙瘩’没了……”他轻抚新枝,语气坚定:“老路断了,地总得养活人。摸索着,这不也闯出来了?”这饱含沧桑的话语不仅勾勒出村里产业的跌宕起伏,更生动映照了乡亲们面对困境时勇于转型、培育新生的坚韧与智慧。我深刻领悟:乡村发展从无坦途,必经历探索与更迭。从“金灯笼”黯然到“苗木林”勃兴,正是乡亲们于困境中生生不息、开拓新生的写照。扎根于此,我深知驻村履职绝非旁观,而须躬身融入。唯有以脚步丈量热土,用真心体悟民情,在这片土地上虚心学习、细致观察、潜心积累,才能将乡亲的智慧与土地的故事真正内化为滋养自身成长的养分,为日后驻村工作奠定坚实基础。
心系急难愁盼,“纾困解忧”传递民生温度。基层工作千头万绪,桩桩件件系民心。我深知肩负打通政策落地“最后一米”的重任,要始终聚焦“一老一小一困”,用心用情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。
首先,精准服务高龄老人,力破“数字鸿沟”阻隔。主动上门、手把手协助老人完成养老金“刷脸”认证,老人反复念叨“这就好了?”的惊诧话音犹在耳畔,那份确保“一分不少、如期而至”的责任感便愈加沉甸。其次,温情守护留守儿童,织密关爱成长之网。坚持定期走访、促膝谈心,既落实基本保障,更注重倾听心语、疏解心结。孩子们得到真诚关爱时,那低头抿嘴却藏不住欢喜的羞涩模样,是我心底最温暖的慰藉。最后,细致帮扶残疾群体,兜牢民生保障底线。严谨核实评定信息、动态更新实际需求,力促残疾人补贴精准直达、应享尽享,残疾人家属收到到账短信后眉宇间愁云消散的轻松,便是对我工作价值最生动的诠释。民生无小事,枝叶总关情。这些扎根泥土的点滴实践,让我深切感受到,政策落地的“最后一米”正是民心相通的“最近一米”,唯有精准识别需求、倾注真情实意,才能让民生温度真正可感可及。
庄敏芳协助村民办理养老保险资格认证
根植绿水青山,“朝夕守护”润泽生态长青。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理念不仅出现在村头标语中,更深深印在每一次巡山护林的足迹里、每一滴挥锹植树的汗水中。巡林护绿,守护的不仅是眼前苍翠青山,更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坚实根基。
为此,防火紧要期我们拂晓踏露而行,全面细致排查隐患,只为牢牢守住每一寸苍翠;植树攻坚时我们春日挥汗奋战,与村民并肩协作,让一株株新绿在荒坡野岭深深扎根,筑起守护家园的绿色屏障。日常管护中,我们精准施治,驱除侵蚀绿意的病虫之害——犹记得初次参与红火蚁防治活动,面对田间地头那些不起眼却极具破坏力的蚁丘,经验丰富的护林员阿哥蹲下身,小心翼翼地拨开浮土,为我细致讲解识别特征:“你看,这疏松的颗粒状土堆,像不像刚翻过的花生壳?里面藏着千军万马哩!”他不仅传授了辨识方法,更分享了红火蚁的活动规律、凶猛习性及其对本地生态链和农作物的严重威胁。阿哥这份长期实践一线的宝贵经验,成为我们科学预警、精准定位蚁巢的关键。正是通过这一点一滴的坚守、学习与实干,我们以实际行动生动践行着“两山”理念,努力让这日益葱茏的生机绿意,铺展成乡村振兴道路上最坚实、最亮丽的青春底色。
驻村实践,是汗水融入乡土,真情贴近乡亲。脚下沾泥、手中办事、肩上扛责,这些点滴默默磨砺着我的筋骨与担当。我深刻认识到:成长就是扎根基层、心系群众。乡村沃土育粮,更育干部——锤炼意志,涵养情怀。带着这份沉淀的收获,我将继续在平凡工作中脚踏实地,用实干践行属于选调生的责任担当。
撰文:庄敏芳 许东宜
来源:南方农村报兴业策略
翻翻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